English
  • 汉语
  • English
  • Français
  • Deutsch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日本語
  • 한국어
  • Português
  • Español
  • magyar nyelv
  • Italia
  • ภาษาไทย
 
  • 首页
  • 学生
  • 教师
  • 机构
  • 下载
  • 培训
  • 关于我们
每月一篇
分享按钮
dēng guàn què lóu (唐 王之涣)
 

 

来源:古诗词网   发表时间:2011-10-01   阅读次数:55818
注释

(1) 鹳雀楼:旧址在山西浦州(今山西永济)西南的黄河边上。

(2) 白日:太阳。

(3) 依:依傍。

(4) 尽:落下。

(5) 欲:想。

(6)穷:尽,使达到极点。

(7)千里目:眼界宽阔.

(8)更:替、换。

作品赏析

傍晚,夕阳的余辉洒落在鹳雀楼上。诗人登上鹳雀楼,向远处望去,映入眼帘是一轮落日,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;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,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。

 

诗的前两句有仰视,有俯视。既写落日,又写河流。落日、江流是动景,远山是静景。诗一开篇就从大处写起,景象极为壮阔,气势非凡。

 

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, 诗人的情绪在登上鹳雀楼之后不断高涨,他似乎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欣赏,还想看到更远的美景。

 

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,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、积极进取的精神。同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:站得高,看得远,高度决定眼界。

作者介绍

王之涣(668-742),唐代诗人。字季陵,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。豪放不羁,常击剑悲歌。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,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。代表作有《凉州词》、《登鹳雀楼》等。

分享按钮
资源评分
评论内容
请给出星级评价 限制在100字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