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
![]()
|
|
脸谱,为绘画在中国戏曲演员脸上,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。依据不同的行当,脸谱情况不一。“生”、“旦”面部化妆简单,略施脂粉,叫“素面”、“俊扮”、 “洁面”。而“丑行”“净行”与面部绘画比较复杂,特别是净,都是重施油彩的,图案复杂,因此称“花脸”。戏曲中的脸谱,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。而“丑”,因起扮演戏剧角色,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,俗称小花脸。有歌曲脸谱和电视剧脸谱。
脸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一、与角色的性格关系的密切;二、美与丑的矛盾统一;三、其图案是程式化的。
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,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,是被大家所公认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。
脸谱来源于舞台,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,例如一些大型建筑物,商品的包装,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。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,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,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。许多国际友人、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,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。
大家看到的脸谱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,一类是舞台实用脸谱。这类脸谱是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,演员用夸张的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,不同图案和纹样的脸谱;另一类是工艺美术性脸谱。这类脸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,在石膏材质的脸形上,用绘画,编织,刺绣等手法制作出形态各异,色彩图案变化多样的脸谱制品,这类脸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。
脸谱的具有悠久的历史。脸谱起源于面具,面具把图形画在或铸在别的东西上面后再戴在脸上,而脸谱将图形直接画在脸上,在中国的古代,祭祀活动中有巫舞和傩舞,舞者常带面具。在四川成都以北,古蜀遗址“三星堆”出土的文物中,有几十个青铜面具,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鱼凫举行祭祀礼仪的用品。北齐兰陵王长恭,性情勇猛武功高强,但相貌俊美像个女子,他打仗时就带上面具,以助其威。唐代歌舞《兰陵王入阵曲》里,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就要带上面具。这可能就是戏剧中脸谱的起源。